目前分類:電影(四字部)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79795423349.jpg

 

我決定這篇文章要多打一些字,就算跟這部電影沒有關係。

距離西部片的時代相距半世紀,舊菜重炒為了哪般?沒看過原作不曉得,總覺得少了些髒髒的感覺,嚴格說來西部片我現在有印象的只有日正當中而已。

簡單說,Bale飾演的loser,在整部片裡頭是個想當作孩子英雄的老爸。本可稱道的戰傷,卻是戰敗時被同袍誤傷的悲劇,這種傷不但不光榮,也不足稱道。我想,這種屬於英雄自戀,幻想當個悲劇英雄的片子,還是吳宇森、杜琪峰之流拍得深刻許多。因為後者主角大概中五槍也不會掛,然後死之前倒下的畫面可以用慢轉速度拍攝,十足狗血。但人之聲息旦夕或許又如Yuma列車旁的槍聲一樣倏忽即逝吧。

Crowe的大盜,同樣是無以復加的自戀英雄;擺明犯下數不完的案件,卻為一路押解他的Bale甘願自居階下囚?片尾的伏筆或許也是在說Crowe只是上火車給金主看而已,不久之後他又會騎著馬到另個城鎮逍遙也不定。這又算是英雄惜英雄嗎?我想差得遠了。

盜亦有道,或許Crowe是感受到Bale堅持的價值,他能夠部份體會吧;還有那身為人父、丈夫的自卑無奈。這一路上冒死,堅持要押解他上車的瘸子,背後的動機原來是如此的單純、渺小、也是不幸。況且Bale也苦笑地說道自己也不是固執要住在難以維生的沙漠,而是為了家中的小兒肺病。

毫無家累的Crowe,卻因為母親被汙辱而大動肝火,我想是能夠同理地體會Bale那種對於家人的深情與羈絆。為了家人,一個豪不起眼的放牧人,也能挺身而出擔起無人願承受之重負,能不教人動容嗎?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wrestler

 

今年以來最棒的電影。關於摔角的部份不贅述。

個人覺得這部片表現出很厚很濃的Americaness(美國性),一個真實的美國人,當然美國人本來就有千百種,摔角手Ram也只是千百萬人中的一種,且齊所表現出來的,或許只是我這異邦人先入為主的美國性罷了。不過,若說此片是一草根階層的中年父親的模擬情境,倒也不遠。

沒有大場面,也沒有狗血劇情,為何大獲好評。我想,導演抓住了眾人皆能感同身受的情節,或多或少都有過相同經歷,結果可能不同,但那種開心、或是愧疚,卻是人性的一普遍現象。導演捕捉到生命的碎片,親情愛情自尊生存意義一片片散落四方,從碎片折射出的變相實相,試圖接近人的情感,主角的情感。

Ram 生活的意義,或是說人生活的意義:愛情、家人、事業。寫著寫著覺得好無聊,人生有些事情就是只能說『就是這樣』,這樣寫評論,已經不只是畫蛇添足了。希望有沒看過的人看到這篇推薦文章,也能找DVD來欣賞一番。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萬歲

 

若是幾年以前看這部電影,肯定會完全看不懂,而且昏昏欲睡。當然也不是說現在就多先知先覺等等,不過歲月至少有留下些痕跡在身上。

跟前頭PO的奇士勞斯基影片風格不同,蔡明亮的風格是靜默蔓延全片,看著片中人物默默地在日常生活中演出,而在其中探索重要議題。

我想愛情萬歲的主題是現代人的空虛、寂寞。這主題人人都知道,但究竟是空虛在哪兒,要如何表達出來,這就是高下之分的時刻。人人都可日常生活中,不時嘮叨空虛兩字,絮語無聊於耳際,但那虛空,究竟長什麼模樣;己身的空虛,自我通常怯於直視,從而分心尋求種種能安心之事,喝酒唱歌跳舞等等。但這樣真能逃走嗎?青少年哪吒裡的陳昭榮在片尾的無助,便是答案。

劉小楓曾提到,沒有信仰的人生,不存在所謂的罪惡,也不存在所謂的意義。的確,如片中的都市市民一般,一天的生活下來,究竟是在勞碌奔波於何事呢?片中許多鏡頭都是在雕琢出空虛的模樣,楊貴媚在一間間預售屋當中轉移,空蕩蕩的房子,獨自一人張貼廣告,板起笑臉接洽客戶;夜晚於浴缸中,自己面對的只有自己,已無逃避的空間,怎麼面對?抽菸,對著天花板發呆,於上床前塗抹保養品。就像前面說的,要逃避面對自我時的空虛,尋找事情作,是個好選擇。但心中的空虛與寂寞終究無解,夜半時分出門去找阿榮這個地攤商,用肉體來填補精神的空虛,也只能這樣子了。肉體的刺激過後,伴隨而來的是更深更深的虛無感,所以才有片尾十餘分鐘的哭泣。

楊貴媚的哭,不是傷心,而是空虛。試想她接下來一天的行程,繼續遊走於城市中一間間的空屋,戴著房仲業務的面具跟一個個在生命中與其毫無干係的人類介紹並講話。當然,實際人類的生活還是有很多樂趣,比如說看電影、美食、或是各式各樣的興趣等著讓人沈溺。蔡明亮把這些條件都暫且屏除,專心地來探討電影主題,不讓影片失焦。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我看這部片印象最深的地方仍然是在『台北』這城市上頭。看當時人的機車、服裝、街道以及建築物等等等。依然覺得那是台北最迷人的時光,我還是國小生的年代。就像有人說,現在美國名大學有許多教授都是台大畢業的感覺相似吧,那些教授在台大的時候不正是那個時光嗎?

影片本身的主角當然是老爺子郎雄,對於三個女兒,他充滿父愛,以他的方式來表達。

電影最後頭,看似與父親衝突最多的二女兒獨自守住這個老家時,才顯示出她對父親、老家及傳統的牽絆有多深。如同海報封面上的這個場景,老朱不僅有了新的愛情,對女兒的感情越能自在自處,甚至於味覺似乎也應和著回來了。這是女兒將家扛下來的回報嗎?不知道,但是老朱最心疼的,肯定是老二。片尾兩人一句女兒與爸來表達其情感,各自都懂著其中包含的點點滴滴。

累積在累積,直到以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全片或許也有點看出都會台北的形成吧。究竟台北市何時才算是都會呢?航空公司、畫廊、自由戀愛、速食店、性觀念解放.......一些象徵吧。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錢本色

 

這部電影要說的是 Fast Eddie 的中年危機。

Eddie 曾經是 Fast Eddie ,但在這部片裡頭已經是個開酒吧的商人了,對於綠桌上早已不過問。直到被一個年輕人所刺激,想起自己曾經如何種種。

掰不出什麼感想,這部片我感觸不多.......頂多把劇情重述一次而已。

不過 Paul Newman 從一開始的老成冷靜,而後體內的往日豪情逐漸甦醒;加上在過程中遭遇到預料外的的挑戰與挫敗,讓他的情緒也出現了。有情緒,就有熱血,所以他說 I am back。

他成功地把 Cruise 開導成了嫻熟的撞球桌上的高手,甚至可以賭自己輸來賺錢。也因此讓 Cruise 激怒他變回了 Fast Eddie。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舞動人生:Billy Elliot

這部電影是我在高三的一個半夜,讀書讀得很煩心的時候在HBO上看到的。那次從頭到尾看完它,從此在也沒在第四台看過它重播,連出租店都沒啥看過。給我的鼓勵很大,很單純的鼓勵,Billy所處的環境全是逆著他夢想的方向,他依舊克服了。那對我來說,當時的聯考根本不算甚麼吧。現在看來是蠢,到了高三還那麼蠢,不過,當時半夜被深深被震撼與激勵的感動,現在還能很清楚地回想起來喔。

可想而知,全片充滿了努力完成夢想以及不屈不饒的正向能量。這種劇情能說的有限,男性突破傳統前進原本劃給女性的芭蕾舞,想了想,能提的不就是那些嗎?

記得很深的是,Billy的父親是名礦工,當時英國工會正在與資方抗爭而集體罷工,那些去上班的勞工便是工會的叛徒,受到過往同事的唾棄。原先反對兒子跳舞的嚴父,為了他的學費以及生活費,甘願脫離罷工的礦工兄弟們,成了資方的「走狗」。過了這幾年看來,這種犧牲與痛苦,是在是生命中的一大難題。當叛徒感覺很遭,讓兒子失去夢想感覺也很差 ....................跟春風化雨裡頭的爸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型呢。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風化雨

春風化雨,這部電影非常有名,不過大概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很少聽到人家在說這部片子了,或許是以前台灣的教育讓人印象填鴨、威權,所以讓這部片子格外引人注意。我想,現在的教育應該在本質上與過去沒什麼不同,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變多了,教育的核心以及教學方式仍然換湯不換藥。少的是約束,但自我意志的培養是否有增加呢?

Keating 明說了,他希望教出的學生是freethinker,而不是放浪形骸的少年。不過,讓青少年知道這些事情,但是卻又等待時間之流逝方能追逐夢想;而隨著時間的推展,夢想實現的機會也等量縮小,那怎麼叫人沉著住氣呢?

我想老師的對錯很難評斷,總是有雙方的意見可以攻訐他的所作所為。或言,知道的越多越使人痛苦,但同樣,知道的越多也使人觸碰到生命中更深層的什麼。

自殺的學生,在生前嘗過了他最喜愛的演戲滋味,也因此殞世。想一想,終其一生渴望舞台但卻成為醫生與綻放一時燦爛而消逝的光芒,孰優孰劣?這已經牽涉到個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沒有一定的答案就是了。

又或許,等到這些學生上了大學以後,同樣會有無數開明的老師與書籍等著他們挖掘,等著啟發他們。時光是不等人的,又或許自由想法與學業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就像Keating本人一般。除了死去的學生外,其餘學生雖受老師啟發,但並沒有立即爆發,或是立即有觸發點。

但死去學生的急迫與急切,也象徵了青少年的活力與不算計,劇情如此安排,合情合理。片尾的群起站上書桌,可以說是嬌情,也可以說是真實。這些學生大多都是出生在中上階級裡頭,對於師長父母的壓力,很自然地會接受。我想,不能說因為他們簽署了那份將老師逐出校園的聲明,就代表他們心中違背老師的教導以及說他們沒有資格認為自己仍然是那個freethinker。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捍衛正義

劇情很簡單,一個黑人被誣陷,加上白人警官的刻意栽贓,坐了數十年的黑牢。然後在這段期間,Carter瞭解到真正的力量不是來自於拳頭。然後有一群來自加拿大的善心人士幫了他,諸如此類的。

看完沒有太多感觸呢。黑人被壓迫、欺負的故事;以及浪子回頭的故事。倒是Bob Dylan 為他所作的歌曲蠻不錯的,歌曲旋律好聽,歌詞又將事件的冤屈等等說的明白。或許我就不大喜歡這種寫實的電影。但是看著丹佐一舉一動所散發的魅力,也夠了。

這裡另外想到,在牢中那種生活,Carter 能夠持續地自我進修,不放棄上訴的機會,數十年都是如此,這是極難的。那是無數個等不到天明的漫漫長夜,無數想一走了之的漫漫長夜。小男孩的介入當然是整個故事的開端,但是在絕望中仍抱持著希望的態度,是我所無法企及的。若是有那麼一天,你我被關在籠中,能保持多久的希望呢。

Jimmy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